摘要:近年來,臨街店鋪火災事故屢有發生,在火災總量中占比逐漸攀升,損失慘重,亡人事故比重大,社會影響大。如何借力借勢,落實防范措施,有效遏制此類事故多發的勢頭成為當前的重中之重。為此,本文圍繞臨街店鋪火災事故調查與探究,通過解剖,舉一反三,尋求臨街店鋪經商行業消防安全防范對策。
關鍵詞:街面店鋪火災事故原因分析思路及對策
引言:火災事故的發生是社會問題的綜合反映。新時期火災事故暴露出來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既有經濟轉型、社會轉軌過程中凸顯的體制機制上的弊端,反映出社會管理存在的滯后與問題,又有人們消防理念與安全意識的缺乏、法制觀念的淡薄、宣傳輿論的不足、發展與治理的不協調等因素,造成了街店營業場所發生火災時有發生。因此,消防安全事關社會穩定,影響經濟發展與國計民生,必須引起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動員社會力量,發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實行綜合治理。
一、街面店鋪火災發生的主客觀原因
(一)、經濟結構變化的原因。市場經濟發展勢頭強勁,中小企業規模龐大,民營經濟與個體工商戶發展速猛。同時,服務業比重迅速提升,臨街店鋪、民房門前屋后搭鋪設攤現象更是星羅棋布。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速發展,農村的生產要素逐漸向城鎮集聚,務工經商人員也潮涌城市及集鎮,成為城鎮發展個體工商業的主要人群。為此,臨街店鋪經營行業迅速崛起,而安全防范包括消防安全等社會管理沒有跟上客觀形勢的發展需求,表現在體制機制難以跟上,規章制度缺失,行業安全規范沒有形成或一時難以統一建立,管理存在著盲區或弱點,對于面大量廣的此類店鋪,消防部門人少點少,無法將此列入監管范圍,只能是事后滅火隊與救援隊,而相關的基層政府、鎮街社區和單位物業部門主體責任意識薄弱,導致此類店鋪防范與監督功能自然缺失。
(二)、從業人員素質因素。從調查情況看,臨街店鋪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淡薄,自救能力極差。從業人員成分復雜,外來人口較多,以鄉下農民工及中老年人經營為主,他們文化水平偏低,以養家糊口為生活重心,消防觀念和法制意識淡薄,缺少對自身安全的重視與保護,更沒有采取一些基本的消防安全措施。同時,營業場所一家老小混居較普遍,有的攜妻帶兒,如若發生火災險情,則顧老不顧小,或顧小顧不上老,很容易造成亡人火災的慘劇。
(三)、經營方式的影響。臨街店鋪小商小販的經營方式很不規范。首先,一些商家為求節省開支,充分利用空間,將一間簡單的店面房自主隔成多層小間或閣樓,將廚房、宿舍等進行不科學的設置,布局凌亂,既不規范又不安全。其次,自主裝修的材料,選擇的多為便宜并可燃易燃的木材或塑料制品,明顯增加了消防安全隱患。同時,貨物的堆放也極不規范,一些商販的買賣貨物有一定的易燃易爆物品,不進行合理的存放或分隔,直接成為釀發重大火災的隱患。此外,電器電源的不規范安裝與使用,用火的隨意性等也是發生火災事故的重要源頭。
(四)、消防設施配置缺失。一些小面積的店面商鋪,業主不重視消防安全問題,認為店小問題不大,從而忽視對消防設施的配備,有的也不愿花費投資。由于滅火器、消火栓、安全出口等消防設施的缺失,導致在事故發生時,遇險人員無力撲救和自救逃生,釀成悲劇的發生。
(五)、建筑設計與建設存在源頭隱患。街面房屋建筑往往是土工匠負責施工建設,功能布局不合理,沒有將高度、空間分隔、通風、安全疏散、建筑裝飾材料等因素進行事前規劃安排,造成其店面房防火安全性能缺失。同時,建設施工簡單粗放,建筑方往往節約投資,施工人員又偷工減料,使用不標準的建筑及裝飾材料,用次質產品替代,埋下了二次安全隱患。
二、火災防范的思路及對策
(一)、建立街面店鋪行業建筑設計與建設標準規范。要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針對臨街店鋪營業場所經營狀況與要求,結合其火災易發的特點與防火工作實際,由政府組織牽頭,城建規劃、消防、安監及工商等有關部門要制定與建立街面店鋪經營行業建筑的設計和建設工作機制,形成具體的標準規范,嚴格細化街面店鋪建筑、對外營業、居住、貨物存放、電器電源與線路插座設置、廣告形象裝飾、消防設施配置等環節的審批把關,并納入工商部門審批營業執照的前置條件,有關部門要加強日常檢查及年度考核驗收,從根本上消除火患的源頭。
(二)、制定街面店鋪個體工商戶經營規范體系。工商及城建、安監、消防等部門要研究制定臨街店鋪個體工商戶申報審批和規范經營機制,規范經營場所與營業人員標準要求,包括經營人員素質條件,權利義務告知,安全責任協議簽訂與承諾,實行住宿與店鋪分離,重新裝潢與設置形象廣告實施申報審查等,從機制和制度上約束經營行為,引導樹立正確經營方式和安全理念,促使其自覺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三)、強化消防安全檢查監督。各級消防責任主體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強化執法意識,嚴格依法核查和審批消防安全項目,對面積較小、不具備消防安全審查主體資格的街面店鋪房,要進行一次專項清理整頓活動,政府要責令城建、工商等部門對臨街店鋪個體工商戶建立檔案,排摸梳理出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的重點店鋪與商家業主,全面進行整治,落實監管措施,消除隱患苗頭。
(四)、全面落實綜合治理措施。要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運用社會管理創新方法和手段,實行條塊結合、網格化管理,既要組織公安、行政執法、安監、工商、城建等相關部門開展違章違規行為聯合整治活動,實行齊抓共管,又要夯實鄉鎮(街道)、村居(社區)及企事業單位等基層防火組織網絡,強化基層專兼職消防員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全面提升撲救搶險和安全防范能力。
(五)、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要運用各種新聞媒體與形式,加大對轄區內人員密集、個體工商行業場所集中,特別是外來人口、農民工較多區域的消防宣傳,提高廣大群眾自防自救能力。同時,要組織臨街店鋪經營從業人員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培訓教育,切實提高從業人員的消防意識,增強預防和整改火災隱患的能力,將火災隱患消除在萌芽和始發階段。